第(2/3)页 不成想,仅一年多的时间,崋军就拿下了福建。 他得人举荐,干脆投效了大崋。 他在大崋朝廷观政学习一段时间后,先是在财政部任职,后来便奉旨负责办理盐场、盐税。 圣上有意在今年大力整顿盐业,便成立了“大崋盐业集团”。 该集团旗下有“淮扬盐业公司”、“长芦盐业公司”、“东南海盐公司”、“四川井盐公司”、“西北盐业公司”。 其中又以淮扬盐业公司最为重要。 所以,开年后,刘升与他在天心殿的一番谈话可谓语重心长,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汉宗(林佳鼎字)既曾在前明户部任职,还曾对钞关税收做出大胆改变,那么对前明商税的最大头盐税可有了解?” “微臣略有了解。” 别人读书实际所求为何,林佳鼎不知道,但他读书却是真心想要匡扶社稷、济世救民的。 再加上曾在户部任职,他其实是深入研究过盐税问题的。 所以,他自觉这回答算是比较谦虚的了。 可当跟刘升聊下去,林佳鼎才发现,与刘升对盐税的了解、认知相比,他所研究的那点东西,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想起当时那种自以为谦虚的心态,仍让他脸红。 刘升不仅对大明的盐税制度变迁了解深刻,对盐税在历朝历代的变化也有所研究。 “据朕所知,早在春秋战国以前,盐只是一种普通商品,并不值得国家专门制定一类税收政策。” “到了春秋时,管仲在齐国改革,施以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如‘官山海’,这才开始对盐专门收税,乃至由国家专营。” “后来各个国家改革后竞相模仿,到了秦汉之际,汉武帝为富国强军,更是实施‘盐铁专营’政策。” “不过此项政策在前汉时曾引起不少争议,在汉武帝之后的实施屡有反复。” “到了后汉光武帝时,与豪族共天下,便彻底废除了盐铁专卖政策,改设盐官,征收盐税。” “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乱世,各国争锋,自是不会放弃盐业重利,又大多是以专营为主,甚至严刑禁止民间私自煮盐。” “再到隋文帝一统天下,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不仅解除盐禁,废除专营,甚至免征盐税。” “由此至大唐开元的一百多年间,史册之中都少见征收盐税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段无盐税时期。” “但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增加国入,又开始榷盐收税。” “只因百多年不曾收盐税,唐朝盐税制度一开始便相当混乱,各种变化不断,一直持续到了五代。” “五代十国争锋,盐法又迅速严厉,倒是为后来的宋朝验了很多政策。” “于是到了北宋时期,盐法就开始成熟起来,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盐法制度。” “到了宋徽宗年间,蔡京为了给徽宗搂钱,更是创建了盐引制度,沿用至今。” 当时,林佳鼎听刘升说到这里,不禁精神一震。 因为他知道,这场君臣谈话的重头戏要来了,那就是前明的盐法变迁与得失。 果然。 刘升顿了顿后,接着便道:“前明盐法承自宋、元,又做了一些改动,之后便形成了明初的‘开中法’。” “就明初国情来讲,开中法其实算是相当不错的盐法了。汉宗对此应有了解吧?” 交谈之间,刘升没忘记了解林佳鼎的真实才学。 林佳鼎也确实需要一个机会。 当即将他所知道的大明盐法变迁细细说了出来。 明初,神州大地经过元庭的粗放式治理以及元末战乱,人口锐减,尤其是北方人口。 朱元璋为了充实边疆,并节省一笔运粮费用,便弄出了开中法。 最初,为了吸引商人配合开中法的实施,政策对商人可以说极好。 即商人将地方征收的粮食运送到边疆,只需承担运粮费用,边疆有司便会发给盐引。 商人拿到盐引便可以到指定盐场去拿盐,到指定区域去卖盐,获取利润。 商人获取更高利润,往往会选择召集人手到边疆进行商屯。 这样他们既可以将粮食卖给朝廷,又能节省运输的费用,然后还能获取卖盐的利润,一趟下来所获粮、盐之利堪称暴利! 即便到了洪武中后期,改“输粮”为“纳粮”,即以粮食兑换盐引,盐商们仍能赚不少。 早年陕商、晋商因占据地利,便由此崛起。 只不过山西地利更好,晋商做生意也更精明,最终成为了北方最大的盐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