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盐商:咱们还是得在朝中有自己人-《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2/3)页

    “哈哈哈,汪兄可比我们忙,来得晚也是应当的。”

    见到汪文德,三人都起身打招呼。

    “程兄,方兄,吴老弟。”

    汪文德也打了声招呼,坐下。

    喝了口上好的绿茶,才问:“方才几位在聊什么?”

    程心言道:“京城(南京)有消息传来,说皇上欲在紫禁城中建一所皇家学校,让众皇子和勋贵、大臣的子孙在其中读书。”

    吴闵卿跟着道,“所以,我们就在聊,皇上欲大兴商业,不知会不会挑几位大商人的子弟入宫陪读,以此抬高我们商人的身份地位。”

    汪文德一听就笑了。

    “那你们是想多了,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末。”

    “当今圣上就算是想兴商业,也不可能让我们这些人地位与真正的士人等同。”

    “未必。”吴闵卿并不赞同汪伯章所说,“当今皇上乃开国之君,建国两三年弄出了多少新鲜事?”

    “别的不说,就说开海,历朝历代哪有一建国就如此重视海贸的?”

    “还有兴科学、修建铁路,都是千古未有之事。抬高我们商人地位怎么就不可能呢?”

    汪文德微笑不言,没在跟吴闵卿争。

    他们同是以盐业为主的徽州巨商,平时有不少生意上的合作,为这点事伤了和气不值当。

    吴闵卿才四十出头,还不够成熟稳重,似乎还想就此事辩论。

    年龄最长的程心言见状便道:“人既已到齐,就让他们上菜吧?”

    吴闵卿被点醒,也明白他刚才上头了,当即同意点菜。

    很快。

    四名打扮好像大户人家小姐的侍女上来,立于四人身边。

    然后衣着得体的店小二便端着一份份餐点鱼贯而入。

    却是四人并不同桌,而是如元朝以前的古人般,分桌而食。

    先是开胃小食,挂霜腰果、桂花糯米糕、桂花山药泥、酱生姜等。

    然后是冷盘,酱牛肉、蒜香兔丝、酱汁素鸡、卤水猪肚、素什锦等。

    再接着是热菜,蟹粉炒海带、翡翠鮰鱼狮子头、松茸炖山鸡、炖生敲、翡翠虾球、八宝葫芦鸭等。

    每一份菜量都很少,估计三四口,最多五口就能吃完。

    但每一份菜都是色香味俱全,尤其是由美貌侍女帮着呈到碗碟中,甚至可以喂到嘴里,堪称极致的享受。

    然而,这里的每一道菜价格都在十银元以上,甚至要好几十银元,超过寻常百姓家一年的花销。

    这一顿,每人都要吃掉好几百银元。

    再加上包间费、服务费等费用,四人这一餐很可能吃掉一千多两银子。

    而这只是四人的日常饮食。

    在家中他们或许吃的没这么多,但在精致、美味上绝不逊色。

    至于服务,那就看个人爱好了。

    四人也不着急。

    他们生意上的事有外面大小掌柜们管着,家里的事有管家、管事们负责,只有“大事”需要他们去思考、决定。

    所以四人边吃边聊,准备等到华灯初上再回。

    或者去某一房养在别院的妾室处,又或是直接去寻某个的清官人,聊人生,谈曲艺。

    这一餐饭差不多快吃完时,几人终于要聊正事。

    程心言先挥手示意伺候的几名侍女退出去。

    随后,他才开口道,“咱们大崋这位开国之君,似乎比洪武皇帝更有雄心,也更有能力,建国两三年,便施行了很多迥异于前朝的政策。”

    “咱们盐业,变化虽不大,却也不小。也不知今年是否会又有新变化,最终盐法又会是怎样的。”

    在刘升看来,他进行各种变革的节奏已经很和缓了。

    可对习惯于前明迟缓、低效之行政的程心言等人来讲,这几年盐业变化却已经够大。

    当年大崋定淮南省,崋军攻占扬州后,公审的劣绅土豪之中,只有一位盐商,还是晋商——那位盐商名声实在丑恶,甚至为同行所不齿。

    再后来。

    大崋在盐业上的动作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从流民中招募灶户,恢复淮安、扬州两府部分废弃盐场,或新辟合适场地,设为官方盐厂,以晒盐法为主进行制盐。

    官方盐厂产盐,既允许盐商们用大崋的盐引兑换,又自己组织人手运销。

    其二,取消灶户制度,将所有灶户重编为民户。

    须知,在前明时,因为开中法的败坏,及万历末年纲运法的施行,前明盐业从“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变成了“民制、商收、商运、商销。”

    也即是说,将官府从盐业产销链中剔除了。

    前明时,盐场盐课司、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等相关衙门虽然都还在,但都只剩下监察作用,完全不参与盐的产销。

    哦,盐课司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向灶户收税——按应缴盐课折银纳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