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崇祯看完将信函直接摔到了陈新甲脸上,胀红着脸道:“建奴本我大明边鄙部族,反叛作乱,如何敢与我大明约为兄弟之国?需知,朝鲜亦不过我大明属国而已!” 李自成攻占大名府后,并没有举兵北上直取京师。 陈新甲知道,他只要顶锅,肯定活不成,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开始尝试宣扬与建奴议和的正确性,想表明他做此事是有功的。 至于议和是否真的能挽救大明危局,没有几个人去管,也管不了。 以及该主条件下的一系列附属条件:如两国有吉凶大事,应互派使者祝贺或凭吊。两国都不得接纳叛逃过去的叛将(非降将)。建立互市,维持贸易等等。 因为这种情况下,弹劾陈新甲就是表明他们不赞成议和,更不会通敌卖国,是一种政治正确。 罪名并非“通敌议和”,因为大明朝廷和崇祯都不想承认有跟建奴议和这回事。 一是大明须得承认“大清”,并与大清约为“兄弟之国”,大明为“兄”,大清为“弟”,并且两国正式建交。 因为黄台吉这波操作确实是在欺负大明。 这里崇祯自以为提了个聪明的“条件”——若以小凌河为界,建奴退走,那被困锦州、松山等地的明军之困就解了! 说完,崇祯就要催促陈新甲速办此事。 骤然听到此消息,崇祯如遭雷击,整个人僵立在原地。 “是,老爷。” 那黄台吉为什么还要议和呢? 崇祯见朝中几乎没人支持议和,便顶不住了。 二,大明需每年赠送“大清”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大清”则回赠人参千斤,貂皮千张,或别的物资。 然后很多中立官员也跟着弹劾。 崇祯身体还是不错的,喷出一口恶血便缓了过来,随即不禁怒呼,“建奴欺我!!” <div class="contentadv"> 周围几人闻言都不禁低下了头。 一则大明朝廷从宣府、密云等地调来了边军,配合周遇吉等京营精锐,在彰德府、广平府、临清州、高唐州、武定州设立了防线。 “噗!” 但因为没有切实证据,所以大多数人都没说什么。少数上奏章弹劾,也被崇祯压了下来。 崋部却是分两路大军向东进攻。 一方面在议和,另一方面却派兵攻陷了锦州等地,摆明了不想把这些人和土地还给大明。 实际就是让大明用一个看起来勉强体面的方式给“岁币”。 今日一位兵部下属请他吃饭,商议剿贼粮饷派发之事——地点是在一处私宅。 黄台吉提的议和条件主要有三个。 崇祯又道:“让我大明以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交易人参、貂皮,当朕是傻子吗?况且,朝廷若真能每年的多出百万两白银,何不用来剿贼?!” 御使言官最先有动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