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你怎么不去死呢?-《重生之大西北1998》


    第(2/3)页

    这让赵鹏更坚信,人人都是有趣的,只是很多时候,生活的不易磨灭了人的兴趣爱好,让人变得无趣而已。

    一家人正乐融融地聊着天,突然听到有人叩击大门的声音。

    赵鹏跑出去开门,发现是四叔家的大儿子。

    堂弟赵实。

    赵实只比赵鹏小一天,当时赵鹏的母亲和四婶几乎是同时怀孕,同时生产。

    所以小时候奶奶一直把赵实和赵鹏当作双胞胎疼爱。

    而赵鹏和赵实因为同龄,关系一直很亲密。

    父母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并不能影响小辈们的感情。

    事实上,即使六叔赵青阳家的孩子,因为和弟弟赵勇同岁,两个人开始关系就很好,后来父母间有矛盾,孩子们依然感情很铁。

    这种关系看起来很复杂,但也能理解。

    现实中的人毕竟不是影视剧角色,父亲是个恶魔,孩子不见得有问题,没必要将父亲的罪孽强加在孩子身上。

    赵实学习不好,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后来到职校学了厨子,在市里开个拉面馆,再后来某个夜里,骑摩托车撞在树上,死了。

    当时赵鹏听到消息,难过很多天。

    赵实看到赵鹏,热情地说道:“哥,你在呢。”

    “狗娃啊,快进来。”

    赵实的小名叫狗娃。

    赵实跟着赵鹏来到房里,喊了声:“三爸,三妈。”

    “是狗娃啊,你这么晚来有什么嘛,要不要上炕来坐。”

    赵鹏的父母对赵实也没意见,他们也是和赵鹏一样,一码归一码。

    “不了三妈,我爸让你们去下我们家。”

    赵正直脸色一黑,“好端端的,去你们家做什么?”

    赵实微微有点怕赵正直,便小心回道:“我大爹回来了。”

    原来如此。

    房间里几人都立刻明白这个事情原委。

    肯定是老大回来解决老六的事情,想召开一个家族会议。

    爷爷奶奶去世很多年,家里由大爹做主。

    “我不去,我和他们没什么说的。你回去告诉你爸和你大爹,不要浪费时间在我身上,我不会同意的。”

    赵正直语气中带着怒气。

    “你不要给孩子发火嘛。”张亚丽戳戳他,然后对赵实说:“狗娃,你回去跟你爸和你大爹说,今天天太晚了,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说什么说,没这个必要!”赵正直武断打断。

    “你快别说话了,有事情好好说,你这个样子干什么。娃又没惹你,他总要回去给他爸交代吧。”

    赵正直这才没说话。

    “就按照三妈说的回去告诉你爸吧。”张亚丽对赵实又交代声。

    “那好吧,那问先回去。”

    “鹏娃,你送下狗娃。”

    “好唻。”

    赵鹏陪着赵实走到大门外,两人相视一眼,都无奈地笑笑。

    “哥,你说这事情闹的。”

    赵实是个老实孩子,他其实知道家族的事情发展里,他的父亲起到不太光彩,甚至可以说是煽风点火的作用。

    但他毕竟是儿子,也不好说什么。

    说多了,不仅他爸不听,还会揍他。

    “这样吧,我先陪着你回去下。看你三爸三妈的样子,他们决定不会去的。我先去问问,这些大人到底要做什么。”

    赵实想想,点头道:“这样也好。那我们走吧。”

    两个人踩着麦地向赵正义家走去。

    赵正义家和赵鹏家有一公里多路,但是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需要穿越两片麦地,其中有一片属于二伯赵正云家,而赵鹏和赵实的奶奶就埋在那片麦田里。

    夜风习习,两兄弟经过奶奶坟前时,赵鹏叹息声:“奶奶要是知道他们这些孩子如今这个样子,不得气活过来。”

    “哥,你在奶坟前乱说啥。你小心被奶奶匚了。”

    匚,是一种陇东的方言,意思是说埋怨,诅咒的意思。

    人人都说赵鹏的奶奶小气,晚上不能经过她的坟墓,要不就会被匚。

    赵鹏小时候某次从外婆家回来,直接穿越麦地,刚好经过奶奶的坟前。

    结果回来的时候好好的,可一回到家立刻发烧昏迷,神志不清。

    村里的医生也看不出所以然,没办法,母亲只好在墙壕折了根桃树枝,回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阵抽。

    赵鹏果然好转,很快清醒过来,烧也退下去。

    赵鹏懂事后,不太相信这个故事,只是觉得可能被夜风吹感冒了。

    但家里其他人都说得很真实,表示那件事千真万确。

    不过,不管相信不相信,赵鹏从此再也不没有晚上经过奶奶坟前,这次和赵实为了赶时间,算是罕见的破例。

    “匚我,奶奶要是真有灵啊,就该匚匚她的孩子们。看看那一个个闹的,也不嫌丢人现眼。”

    赵实苦笑下,没说话。

    “狗娃,你学习怎么样,能考上高中嘛?”

    赵鹏其实知道答案,肯定不能,他只是随口拉个话题,看看他成绩到底能考多少。有没有借读高中的可能性。

    他还是希望赵实不要去读职中,因为他的命运从读职中的时候就发生了转移,走向另外一条路。

    而那一条路的终点,就是英年早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