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给父亲的信2-《天神荒芜》
第(2/3)页
那么律师作为我的代理人,站在我的立场,他要“拦截”所有对我不好的“信号”,以至于帮我很好的处理自己不知不觉中或者不知道为什么变得“乱”的“生活现状”吧。
二、律师以为我不知道接电话的人是他,心中存在着某种侥幸,毕竟现在很多人都会口技配音,我也无法保证电话尽头的人就是他本人啊。
三、在头一天的电话通话中,收信人已经知晓我给他写了封信,而他以为那是我这么几十年中给他写的第一封信。在男人与男人的相处交谈中,也许律师曾调侃过他,并想从他口中知道更多“信”背后的故事真相。
……
反正我听了很多故事,出去跟人聊天都会当作自己出现在了那些“故事的现场”——因为我本就是游离在外的灵魂,坐在一个不到十来平方的房间中,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能“指点天下”。
这,一定是写玄幻小说写多了的错觉。
反正律师的“噗嗤”一笑,让我当时误以为他是莫忧,还好后来问莫西要了莫忧的电话,通话后才知晓律师不是他——可在我的认知中,认为莫忧长大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反正律师这人表面看起来“吊儿郎当”且“玩世不恭”,在我最初跟他说正经事的时候,他总玩着手机打游戏。
一点也不认真。
可现在我想他当时跟我的想法一样,那不过就是小事儿一桩,不值一提。
可那会儿我却回家看了些关于犯罪心理学的资料,并故意出没在乡间小路闲逛着,想看偶遇的人们的细微动作和神情。
打算学会了,并论证了书中理论的真实性,就好去找律师,看他究竟想要给我透露出些什么“信息”来,或者我可以从他的眼睛中读懂什么“内在含义”。
但是他总是“出庭”,不愿见我。
曾经书中有句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我在写书的这么多年中,却认为“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当事人自己讲述的事件”也许都不是真实的事件。
人这一辈子,在于自己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
对得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观——其实是,对得起自己心底的“道德标尺”。
而每个人呢,不管做什么事儿都有动机,可这动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就像我早看破一个事实的真相:“人生何处不监牢”,于是在茫然和再度绝望的片刻,故意问律师:“当……,我要否决最初自己的决定,那样算不算妨碍公务,会不会因此而判刑坐牢?”
他非常肯定而快速的回答:“不会。”
那天他一边说,还一边微微的摇头——记得那会儿他仿佛很忙,也一直坐着,让我不知道他居然有个大肚子。
当时他理解错我的意思了,他以为我害怕自己坐牢。
其实我问他的目的是,想知道,怎样才可以去人很多的地方“坐牢”?
我觉得自己这样一个人在家里“一坐牢”就是很多年,若一辈子如此活的话,太憋屈。
从没有让我真心佩服的男人出现在我的“现实生命”中,更没有让我可以放心将自己交给对方的配偶出现过?
更加因为我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早绝望,只是出于不想撕破脸的“初衷”,我一直逃避,因为我想所有都能“圆满”——“真正的大团圆”。
而逃离呢,我想逃到一个可以有好玩的人和有担当的人的“大牢房”中,重新开始每一天的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