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嗯,我知道。” 红娘子笑着点头,白皙红润的俏脸上露出了两个浅浅的小酒窝。 随即,红娘子想起一件更重要的事。 “团子明年五岁,该开蒙了。” 说话间,红娘子看了带着妹妹看连环画的刘瑞一眼。 刘瑞是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出生的,其实才三岁多。 但按照此时人们算年龄的方法,过了年确实五岁(虚岁)了。 若在后世,三四岁上幼儿园也是正常的。 刘升便点头道,“是该开蒙了。不过,我们不能按以前历朝皇室的方法去教育他,得用新方法。” “新方法?” 红娘子知道刘升来自后世。 而后世各方面都远比明朝发达。 教育自然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人人如龙。 所以,对刘升教育皇子的想法,红娘子还是挺好奇和期待的。 刘升道,“历朝皇室教育皇子,尤其是教育太子,都是找多个名师大儒,去教育皇太子一个人。” “即便是其他皇子,也是皇子们在一起学习,人数并不算多。” “这样的话,虽然方便让皇子们学习一些只有皇室才能学习的知识,却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交。” “没有完整的社交环境,不利于皇子们塑造完整的人格,也即是说,不利于他们心智成长健全。” 红娘子听得微微点头,表示赞同,问,“那陛下准备怎么办?” 刘升道,“我准备在紫禁城内开办一所皇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以后不仅将所有皇子、皇女送进去学习,还会从挑选勋贵、大臣以及烈士子弟进入其中。” “让学校学生数目尽可能的多,教学也按照外面正规学校来。” “但教师素质会很高,各种硬件设施必然也很好。” “如此,再在课余时间给皇子们辅以少数私教,便足以让他们学到所需的知识,同时也拥有较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事实上,刘升一早就注意皇子、皇女的培养了。 比如说,如今众嫔妃的孩子基本都是放在自己宫中养育。 除了利于培养母子感情,也利于塑造子女正常的心理、性格等。 像前明的皇子教育,除了朱元璋、朱棣儿子那一代,往后大多数都是失败的典型。 这也是明朝皇帝多奇葩的原因。 次日。 大年三十。 刘升与后宫众妃,及皇子皇女聚在一起,吃年饭。 席间,惠妃白太微孕吐,却是怀孕一月有余。 在这乾元三年的最后一日确定身孕,算是又给刘升及大崋添了一件喜事。 ··· 乾元四年。 正月十五后。 刘升先下旨宣布了建立“大崋皇家学校”一事。 预备用半年的时间筹备。 建造校园,挑选教师,编写教材,遴选学生。 一切顺利的话,将在今年八月初一开学(阴历,所以选在八月初一)。 大崋的众勋贵、大臣们闻风而心动。 这日。 紫禁城附近的天然居酒楼,二层一包厢内。 几个不当值的亲卫军旅长、副旅长聚在一起吃饭。 亲卫军将领聚会其实是件比较容易遭皇帝忌讳的事,即便在大崋这种可能性小很多,但几人还是专门选了这栋酒楼。 因为,天然居是皇室产业。 他们选在这里聚餐,一是将兜里的银子给皇室赚,二则表示光明正大,不是谋划什么不轨之事。 天然居的酒菜品类丰富,味道也很不错。 据说不少菜品是刘升传下来的。 几人都出自军中,因此等酒菜上来,先一顿吃喝,等吃得差不多时,才放缓节奏,闲聊起来。 虎贲卫第二旅旅长周兴先忍不住道,“你们听说没?圣上要在紫禁城建一个皇室学校。” 胜捷卫第三旅旅长王宽道,“怎么没听说?这事似乎圣上有意宣传,如今到处都在议论。” 其余几人也点头,表示听说过。 周兴当即兴趣勃勃地道:“听说是要选勋贵、大臣家的子弟进去跟皇子们一起上学,那不就相当于皇子伴读?”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你们说咱们的孩子又没有可能被选上?” 伴读,听着似乎如同仆从。 可那要看给谁当伴读。 按照其他朝代的经验,给皇子当伴读的话,倘若将来这皇子继承了皇位,伴读必然是亲近重臣。 况且按刘升的意思,勋贵、大臣的孩子进去还是给皇子们当同窗。 那身份可就又高一层了。 所以,亲卫军的高级将领对这事都上心得很。 担任虎贲卫第二旅旅副的刘体纯道,“这事难说,得看圣上怎么选了。” “若是论各家孩子的文事天赋,咱们这些武将家的孩子怕是没多少合格的。” “可若是选有武将天赋的,咱们的孩子应该有不小希望。” 其余人听了都不禁点头赞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