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哪怕曾为明军军官,他也更喜欢现在的日子。 不过,既是军人,不论是当明军还是崋军,都得上战场搏命。 而今日,便该他们这些人拼命了。 刘兆登上三义堡高处,环视聚拢过来的三百警备军将士。 “将士们,之前信骑带来的消息你们应该都知道了,清虏大军入寇,龙门所已被攻破,清虏正往三义堡而来。你们,怕吗?” 将士们一时沉默。 他们想说不怕。 却又清楚地感觉到内心的惧怕。 龙门所有一个营驻守,仍被清虏攻破,可知清虏大军必然人数众多。 他们只有半个营,纵使三义堡修造的高大坚固,有些许地利,却如何守得住? 守不住,他们便只有死。 谁不怕死呢? 刘兆见状并不失望,而是诚恳地道:“我知道大伙儿都怕,因为我也怕,怕死,怕家中妻儿听到死讯哭泣。 但是,我们能退吗? 且不说军法严厉,我等守边有责,无令撤退,与逃兵无异。 便是不顾军法,我们退了,其他人也退了,全都退了,谁来抵挡清虏? 难道再让清虏如以前那般长驱直入,抢走我们的钱粮,欺辱我们的妻儿,毁坏我们的房屋?!”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一番话,放在前明时刘兆是绝对说不出来的。并非心中全无此类想法,而是模糊不清。 是军政员让他晓得了这些道理;是崋军军法、待遇,让他有说这些话的底气。 下方众将士本就有不少也明白这些道理,此时听刘兆这番话,不少人便红了眼睛,握紧了拳头,大吼道:“不!” “绝不撤退!” “跟清虏拼了!” “前明时老子就不当逃兵,现在老子更不会!” “老子虽然光棍一个,但为了对得起这份军饷,就不会逃!” “···” 这三百警备军中,出自原勇卫营的其实只占少数,多数出自普通明军。 但此时此刻,却无人言退。 在军政员的教导下,他们懂得了刘兆所讲的道理是一方面原因。 更多的却出自一种朴素的心理——要对得起如今的这份军饷、待遇! 刘兆也在众将士声音少弱时,举拳高声道:“说的没错,即便不为别的,只为对得起这份军饷,对得起死后的抚恤,我们也要钉在三义堡,死守不退!” 顿时,众将士都跟着举拳,齐声高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