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待磨砺几年,等到刘升用心梳理内政时,它才会露出锋铓··· “今年除了湖北有旱灾,北直隶、南直隶、浙江、江西、广东等地也可能发生较大的水灾,同样需令地方官加紧水利设施的修建。 应对洪水的措施也要做好——即便真的爆发灾难,也要尽力减少百姓伤亡及财产损失。” 说完旱灾之事,刘升又说起水灾。 提起明末,很多人印象深刻的都是“崇祯大旱”。 即,大概发生在1637年至1643年之间的一场特大旱灾。 这场大旱灾,最初起于西北的陕甘地区,之后又涉及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广以及后世的江苏地区。 连年干旱,持续五年以上! 若细究的话,会发现这干旱仿佛会移动。 最初是陕甘旱灾最严重,然后陕甘减轻,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旱灾格外严重。 等这些地方都减轻了,湖广、江苏地区的旱灾又严重了。 说到底,都是小冰期引起的气候反常。 北旱南涝都加重。 所以,同一时期,大明江南、浙江、江西乃至两广地区,还经常发生水灾、风灾。 在这一时空,气候并没有因为刘升的穿越产生明显变化。 据刘升了解,从去年重旱区域便南移向大崋的湖北、湖南、淮南地区。 反观陕甘,倒是几乎不怎么干旱了。 山西、河北也是如此。 所以刘升推测,北方尤其是河北,今年可能发生水灾。 因为河北地区不仅是大平原,还河道纵横,在几千年前本就是水泽地区,发生水灾属于正常现象。 即便在后世,河北也是时有水灾的。 知道这些,刘升当然要让朝官、地方官提前做好预防、应对措施。 最后,他又道:“河北除了要做好预防、应对水灾的措施,还需严防鼠疫等疫病的爆发。 山东、河南、淮南也是——当令这些地方的卫生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