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元代海贸依旧兴盛,故龙湾都船厂并没有闲置。 不过,刘升也是看了秘书处整理的文献,才得知龙江船厂并非历史上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的宝船厂。 因为对金战争需要,江南各个船厂发展迅速,作为官办船厂的都船厂自然也发展很快。根据建康府制置使司的文献统计,大略可考造船、修船共三千五百多艘! 由此可知当时两者区别之大。 当时完颜九妹(赵构)本想定都金陵,但因金兵逼近江北,他便吓得逃去杭州了。但“都船厂”却是在此期间设立,因之得名。 这些船都在千料以下,甚至大部分都在四百料以下。 明初,朱元璋建都金陵,自然也相当重视该船厂,不仅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其规模,而且令旗专造战舰,至嘉靖年间方改名“龙江船厂”。 反倒是龙江船厂,直到崋军攻占南京时,依旧在运作着。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后,剩余的宝船也停留在该废弃船厂吃灰,任风吹雨打,最终都成了一堆朽木。 所以,宝船厂实际在朱棣去世的当年就停产了。 然而,因下西洋而诞生、繁盛的宝船厂,同样随着大明下西洋活动的停止而迅速衰亡,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反倒是龙江船厂,因为制造河船、小船,甚至多数时候以修船为主,存续至今。 另外,只看厂址大小,龙江船厂也并不比如今几乎找不着的宝船厂小多少——占地足有一百八十余亩! 当刘升坐在马匹上眺望眼前的船厂建筑时,大崋的龙江船厂厂长张千帆率领厂中部分官吏在门口向他行礼。 <div class="contentadv"> “参见陛下!” 刘升回过神,抬手道:“平身。” “谢陛下!” 之后,随行侍卫先分出两个营进厂排查危险兵进行布放,刘升这才带着一大票随行人员进去。 刚进厂内,张千帆便开始向刘升介绍龙江船厂的一栋栋建筑名称及其功用。 “陛下请看,那里是厂内官吏的办公所在,也是以前的提举司衙门。旁边则是以前的都水分司衙门、官斋(食堂)、指挥厅等···” 其实去年崋军入主南京后,刘升就来过龙江船厂一次。但因为他下令发展龙江船厂,相较于一年多前,船厂自然有了不小的变化。 组织结构、人事等方面的变化先不说,单是场内建筑、景物就与刘升去年所见大有不同。 在大明,龙江船厂虽隶属于工部,有朝廷的背景,可大明朝廷从来都是需要时才派官员带着资金入主,重视一下;不需要时就仍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