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原来就遭遇天灾、瘟疫,又屡遭兵灾,不少百姓确实是活不下去了。有能力逃难的,早已向南方逃去,没能力的只能躲在家乡等死。 如今听闻崋军在京师赈济灾民,还愿意帮助百姓迁徙过去,不少活不下去的百姓,便拖家带口地往京师赶来。 张福臻又道,“不过崋军能这么快就让京师恢复生气,却是有点出乎我意料。很有可能,那位身边带着懂得民生的能人。” 原大明保定总督张福臻、京营总兵周遇吉,便在此时来到了京师。 同时,骁骑卫奉命向四方传递大崋接掌京师的消息,并招揽顺天府、永平府等地灾民来京师之事,也有了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那少数因不信任崋军而躲起来的百姓,也渐渐出来。 “或许吧。” 周遇吉有点心不在焉。 因为他想起了崇祯。 <div class="contentadv"> 他本是锦州人,从军累功至游击。因为没什么背景,正常情况下,他若巴结不上什么贵人,游击多半便是他军职的尽头。 却恰好崇祯从九边抽调精锐组建勇卫营,于是他由边军成为京营将领,此后随张凤翼、孙应元等经历大小战斗不知多少,终至京营总兵官。 说起来,崇祯于他也算是有提拔之恩了——若是他还留在辽西军中,便是立下再大功劳,也是难以出头的。更多可能是在某一场战役当中被派以必死的任务,白白死掉。 所以,周遇吉对崇祯是有那么些许感激的。 后世他与妻子率领众将士死守宁武关,除了君命难为,也有报答崇祯提拔之恩的想法。 不过在这个时空,崇祯自尽殉国,他没了报恩的目标,便自然而然地降了崋。 虽然崇祯于他有提拔之恩,而大崋开国皇帝刘升他却一面都没见,但此时瞧见京师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干活景象,再想想被赶出关的建奴,他不得不承认,在军政两方面,刘升都要甩开崇祯好几条街。 张福臻感叹着、周遇吉心中对比着,不知不觉,两人就来到了皇城前,通报之后,很快便由侍卫带去了武英殿,见到了刘升。 “参见陛下!”两人匆匆看了刘升一眼,便赶紧行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