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内城西边一间普通小院内,周延儒又来拜访他的“好亲家”冯铨了,并且还带着一个小老弟,龚鼎孳。 说起来,这一时空的周延儒虽然没混到被崇祯皇帝赐死的份儿,可在大明亡后的一系列经历,却让他尝受了不少苦难。 之前被刘宗明夹棍伺候,迫不得已招出了“辛辛苦苦”收授的钱财(贿赂),之后更是自暴自弃,供出了不少其他大明贪官污吏。 结果就是,他被放出来后虽然仍担任着大顺左辅的职位,实际却成了穷光蛋北漂。 他原来认识的人中很多也被李自成追赃助饷,成了穷光蛋,有些甚至就是他供出来的。 所以,他即便想找人借钱,改善下生活,也没人可借。 最终还是龚鼎孳这个原本在明廷不起眼的兵科给事中,稍稍资助了他一下,让他渡过了之前那困苦的一个月。 周延儒本以为熬过这段时间,等李自成知道了他的治国才能,自然会重用他,也会赏赐下金银财宝。 谁知没多久李自成便在山海关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得大败,弃了京师,狼狈西逃。 并且李自成只顾着带金银财宝,根本顾不上带他们这些前明降臣。 不过,当时周延儒等人看顺军仓惶逃跑的样子,便觉得大顺多半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也没兴趣继续跟着李自成,索性就留在京师,等待他们忠诚的下一个紫禁城之主。 没多久,这下一任主人就来了,却是清虏。 周延儒虽心里有点别扭,可为了荣华富贵,还是硬着头皮,跟其他一些前明大臣,到城门口迎接清军。 <div class="contentadv"> 或许因为清虏终究是外族,据一起迎接清军的龚鼎孳说,这次来城门口迎接清军的大明官员比上次迎接顺军的少多了。 至于北京的大明勋贵哪儿去了? 少数有骨气且忠贞点的,在顺军攻破进城时,就和崇祯一样,自尽殉国了。 多数人后来降了顺,却成了刘宗敏夹棍伺候、追赃助饷的重点,不少人没熬过去,直接就没了。 后来李自成弃京师西逃,不知听了谁的建议,对剩余大明勋贵大开杀戒,于是剩余的大多数北京大明勋贵便被迫全家去给大明陪了葬。 对于降清,周延儒除了内心有那么点膈应,更多的是忐忑。 作为大明首辅,在汉家势力李顺这边都遭遇那般凄惨,而今京师之主变成了外族,更不知会怎么对待他们这些前明降臣了。 结果清军入城之后,虽然对他们这些人还算客气,却将他们都聚集到内城西边安顿——说是安顿,可看外面布下不少兵马,便知道他们其实是被清军集中看押了。 当时周延儒就后悔了。 早知如此,他还不如舍了这身官袍,学其他一些不肯降清的官员样,伪装成平民躲在外城呢。那样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逃走。 大多数被集中看管的前明降臣这段时间都度日如年,感觉无比煎熬,但也有少数例外,那就是早就暗中跟清军勾勾搭搭的某些人。 比如说他的亲家公冯铨。 他猜测这位亲家公早在之前几次清军入寇时,便与其勾搭上了。 如今冯铨虽然也在集中看管之列,但却时常被叫去咨询,听说如今更是得到了清国睿亲王的赏识,成为了其座上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