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至于王公弼却是留了下来。 大崋说是军政分离,可以当下的硬件条件乃至官府组织建设程度,很难真正做到。 事实上,即便是在后世,也并非彻底的军政分离。一省长官虽无法调动军队,却可以申请武装警察部队协助办事,其实也是沾了点兵权的。 在当下,崋军虽占据山东绝大部分地区,但地方上仍有很多匪寇需要平定。 虽说主要由地方警备军、民勇负责剿匪,但粮草物资、情报等,总需要一省之长官进行调度。 至于说与清虏交战,若战场在山东,王公弼这个山东巡抚肯定也会被其中某些事务牵扯到。 不多时,留在行宫(并非宫殿,类似总督行辕,只是针对身份的特殊称呼)的旅级将领以及随行的军务院人员便尽数到场。 会议开始后。 刘升道:“桑园镇一战,第五旅与一万二三千清虏遭遇并激战,最终以战损一千一百多人的代价击溃清虏,并斩俘清虏近半兵马。 虽说这支清虏部队中并非全都是八旗兵,有不少所谓的包衣、奴隶在里面,但也足以看出,同等兵力下,我常备军战力胜于清虏,可战而胜之。 当然,此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怎样应对清虏的步弓重箭,除用手榴弹外,又是否有别的方法破解清虏楯车战法。 或者说,面对清虏楯车,该如何发挥出我军的火枪、虎蹲炮优势···” 刘升趁着这次军事会议的机会,对桑园镇一战得失做了总结,并针对其中一些问题做了探讨。 仅靠以往较为呆板的大队排枪击毙战术,面对清虏楯车,确实难以发挥。 因此作为军务院观察使随行的阎应元便提出,能否以小队训练更灵活的火枪战术去应对。 另外,既然手榴弹能克制清虏楯车,还可考虑增加军中手榴弹配备比例。 又有亲卫军将领提议,可在战斗一开始时,用陆军炮打发铁弹,看能否破坏一些楯车。 众人集思广益,确实想了不少可行的办法,以应对清虏楯车、大弓重箭等战术。 最后,刘升又道:“根据京师讯风卫最新情报,此番入关的清虏八旗军不过五万多,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还折损了几千人。 所以,入关的清虏即便加上包衣、奴隶以及受邀的蒙古骑兵(非八旗蒙古),也不过十几万兵马。 而我军目前在山东亦有十几万兵马,且第一师、第四师亦有部分受调北上。若能与李自成暂时修好,还能从河南调来两三个独立旅。 也即是说,在兵力方面,我们并不少于清虏,而今又知战力胜之。 因此朕决定下令让大军继续北上,争取抢占清虏尚未完全控制的河间、真定、保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