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在北边,如今大明连北直隶都不能完整拥有,这大明江山还有何希望? 他最近除了想法设法,忽悠崇祯别派他离京督师,便是考虑接下来到底要降崋还是降顺。 当今天下局势,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崋之势强于伪顺。 可问题是,如今是顺军就要攻入京师,而非崋军啊。 他便是看好大崋,想要降崋,也够不着。 这让周延儒感觉分外痛苦——早知天下大势变化如此之快,当初他就不应诏来京师当大明首辅了。以他的名望,若留在家乡(常州府宜兴),说不定都能在大崋开国之时搞个阁臣当当。 就在周延儒越想越后悔时,怒完的崇祯看了过来,问:“眼下局势,元辅觉得该如何办?” 如何办? 凉拌。 周延儒心中暗哂了句,面上却一派认真地道:“闯贼既拿下大同府,下一步必会攻入宣府,当加强宣府兵力,最好能派遣一懂兵事的得力文臣督师阻之。” 周延儒知道,他想要继续赖在京师,纯忽悠崇祯肯定是不行的——如今的崇祯已经没他第一次当首辅时那般好忽悠了,而且动辄将大臣问罪下狱抄家,怪吓人的。 他必须拿出点干货才能糊弄住。 <div class="contentadv"> 果然,听了他的话,崇祯红而灰暗的眼睛有了些许亮光,急问:“元辅认为可派谁去督师?又该调哪部兵马加强宣府兵力?” 因为还没想好是否降顺,周延儒当真为此事绞尽脑汁。 他沉吟了下,目光不由投向被招入武英殿的其他几位阁臣。 次辅谢升、阁臣魏照乘、陈演、张四知、冯铨。 谢升乃是四朝元老,山东德州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年已六十四,资历极深。 几个月前算是他的政治对手,但如今他确实没心思跟对方斗了。毕竟大明都要没了,掌握再多权利又有何用?倒不如多捞些银子。 魏照乘以前算是谢升一伙的,如今也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张四知属于中立派、墙头草,至于陈演、冯铨则算是他的小弟。 尤其是冯铨,本就与他是亲家,前些日子他借着崇祯急需人才、贤能的心思,让这位昔日被打成阉党、仕途断绝十几年的亲家又重新踏入官场,还一跃成为阁臣。 此事办得那叫一个漂亮,倒是让周延儒颇为得意。 自家小弟肯定是不能推出去的,谢升崇祯也多半不会放出去——此前陈新甲泄露与建奴议和之事,谢升也被牵连,遭御使弹劾,本要请辞的,崇祯却请他留下了可见此人在崇祯心中地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