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时他如当初的李邦华,豁然想起了民间关于刘升的一个传闻——据说此人在大明没有一个亲族,如凭空出现,其实就是谪仙降世。 此前他认为这种说法多半是小民道听途说的荒诞之言,如今却忍不住有点相信了。 不然的话,以刘升二三十岁的年纪,何以能建立大崋,还对科学有如此深切广的了解? 必是生而知之! “宋卿担任科学院院长之后,朕会让吏部尽快配备部分负责管理的官吏,宋卿若有人选也可举荐。 然后,一方面寻觅有天赋且愿意研究科学之道的人才,一方面还需宣传科学之道,让更多的人去接触、了解,乃至学习。” 宋应星虽然已经五十几岁了,可跟刘升畅聊一番后,却感觉热血沸腾,仿佛重回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时期。 他当即应道:“微臣定为建设大崋科学院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刘升笑道:“宋卿若为科学院着想,可不要死而后已,而是得保重身体,活得长长久久,如此才能为发展科学之道出更多力气。” 宋应星听了不禁莞尔一笑,道:“微臣遵命。” 在这场谈话将要结束时,刘升又道:“朕这里倒是有几个寻找科学人才的思路,宋卿可以参考,朕也会让讯风卫、绣衣卫分派人手协助。 其一乃松江府上海县的徐光启,其人虽逝,却遗留有《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甘薯疏》等著作,又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著作。 我们可以在搜集徐光启著作的同时,看其是否有学生、子嗣继承其学术衣钵,若有,便可招入科学院。 其二乃安庆府桐城县的方以智,此人虽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却与其他三人颇为不同。 <div class="contentadv"> 他曾师承白瑜、王宣二人,学习物理。江西人王宣曾著《物理学》,方以智受其启发,近两年正在编写一本名为《物理小识》的著作。 不过此人前年中了进士,如今在北京大明朝廷担任翰林院侍讲。 若能将他请来,科学院物理一科便有了奠基人,便是其学科,以方以智的天赋,也能有所成就。” 说到这里,刘升停了下来。 只觉得方以智如今在北京,又担任翰林院侍讲这种大明皇帝亲信职位,还是定王、永王的讲课老师之一。 大崋想将他请回来,怕是不容易。 让讯风卫以非正常手段将他弄出京城,倒是可以,但又怕他心中不满,将来进了科学院也不好好搞研究。 属实麻烦。 于是他接着说起第三人,“这第三人,乃西安府泾阳县的王徽,此人已七十二岁高龄。 其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四年官至辽海道监军,后因‘吴桥兵变’受孙元化牵累,问罪充军,之后遇赦归乡。 此人在数学、物理颇有研究和著述,尤其是在机械物理一道,著有《远西奇器图说》、《新制诸器图说》等书,对机械物理研究之深,应用之多,堪称当世之最。 今年闯军攻入西安府之前,朕便派出讯风卫前往陕西,准备保护王徽并请他来南京。 根据讯风卫的消息,此事虽多有波折,但好在王徽一家目前安然无恙,已在来南京的路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