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文华殿正殿的座位都是面向龙椅、御案,横着摆的。
分作九列、三排,九部尚书都坐第一排,各部左右侍郎则坐在尚书身后。
此时刘升高居龙椅之上,一眼便可以将众人的表情看得清楚。
九部左右侍郎虽不齐备,可尚书却是齐了的。
从刘升的左手边开始数,依次是吏部尚书李长文、礼部尚书钱谦益、工部尚书何应瑞、财政部尚书钱运生、民政部尚书张有誉、审刑部尚书宋辰、巡警部尚书罗怀玉、交通部尚书侯峒曾、卫生部尚书牧云良。
其中只有何应瑞、张有誉、侯峒曾三人是大明降臣,钱谦益都算不上,毕竟他投崋时已经被崇祯皇帝削籍为民了。
剩余人基本都是早先在汝宁府便投入崋部的。
钱运生、罗怀玉就不说了。
宋辰原为汝阳县典史,是崋军攻入汝阳城后立即降崋的官员之一,此后协助李长文负责处理汝阳乃至各地大小案子,兢兢业业,且破案率也相当高。
后崋部就建立审刑司,他便担任主事,而后任刑部左侍郎。如今被任命为大崋刑部尚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既有抵御荷兰海盗之功,又有平叛剿寇之功,可惜最后在凤阳总督任上翻车了。
刘升对李邦华早有了解,知道这人在军队建设方面颇有才能,历史上曾先后整顿大明北京、南京的京营,在重重困难下让大明京营勉强有了一点战斗力。
“草民李邦华参见陛下。”
等聊到最后,李邦华已经将刘升看作如唐太宗一般的在世圣君,认为辅佐这样一位圣君开创一个比肩汉唐的盛世,要比为朱明尽忠强得多,心里对仕崋之事再无愧疚,反而充满了大干一场的激情。
朱大典乃浙江金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曾历任大明知县、兵科给事中、按察副使、参政、巡抚、总督,多次领兵剿匪御寇。
刘升听了一笑道:“李卿快快说来,朕如今可是求才若渴。”
相较于大明一众巡抚、总督,朱大典确实算是有些军事才能的,最重要的是曾在福建任职多年,又有抵御荷兰海盗的经验,确实值得一用。
李邦华道:“请陛下放心,臣昔日曾与朱大典有些交情,书信一封,定能说服其仕崋。”
他打量了李邦华一番,见其发丝斑白,不禁问:“李老先生贵庚?”
于是应道:“臣,李邦华,领旨谢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