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崋勋爵管理总纲》-《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3)页

    但这种特旨,仅限于世袭男爵,其他爵位都必须按代降等。

    李长文看完,再次露出忧虑神色,迟疑着道:“大王,如此勋爵管理制度,会否让功臣觉得太过苛刻?”

    “如何苛刻?”刘升道,“以国公为例,七代之后才会除爵为平民。若其七代之内有人能再为国家立功,便可进爵,如此爵位便可承袭更多代。

    难道,非要像大明一样,爵位世袭,让功臣子孙后辈都成为只知躺在祖宗功劳簿上享受、却不会再立新功的酒囊饭袋吗?”

    “额。”李长文一时苦笑,不知该再说什么。

    刘升又道:“先生看那大明的魏国公徐达后代,朱元璋给的恩宠够不够多?却把徐达的后代都养成了废物。

    等到我们攻进这南京城,他们只能和朱明宗室一样,像猪一般任我们处置,连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先生总不想自己的后代子孙,也变成那般面对敌人毫无反抗之力的废物吧?”

    李长文失笑,“自然不想。”

    “这就对了嘛,咱们哪可能保证子孙后代永享富贵?遗泽能惠及几代人就很不错了。再往后面的子孙,就该让他们自己拼搏。

    况且,相较于大明,孤给勋贵的待遇可不差,这年俸普遍比大明勋贵高出两倍就不说了。

    若是有人能封王,还可到海外建国,打下一片土地,传给子孙后代。这难道不比在大崋当个受人管的勋贵强多了?”

    听到刘升这番话,李长文终于点点头,对刘升的勋爵管理条规表示理解。

    除了爵位外,刘升还将明朝的文武散阶、文勋武勋制度进行了删改,拿来补充大崋的爵位制度。

    首先,大崋全面废除武散阶、武勋,都以军衔替代。

    也即是说,即便将来对某为军官进行嘉奖,或是对烈士进行追封,也只会提升其军衔,不再搞什么散阶、武勋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而军衔是直接和薪俸、抚恤等实惠挂钩的。

    至于文官这边,则综合文散阶和文勋,搞了个大崋版“十品三十九阶”的文勋制度。

    主要是取用了大明大部分的文散阶名称,以及文勋制度的顶部。

    如从九品文勋,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文勋一般是用来封赏文官的,毕竟对文官来说爵位没那么容易获得,若文官立下一般功劳却又不易升官,就可以加赐文勋。

    获得文勋后,便又有一份薪俸可领。

    而正常退休的文官,基本都会获得文勋,以保证其退休后的生活。

    等升到昔日大明文散阶的正一品后,上面还有超一品,分为三阶,即:右柱国、左柱国、上柱国。

    超一品之上,还有荣誉官勋衔,那便是传统的三公!

    并且这套勋衔所获得的实惠,是可以跟爵位实惠重叠的。

    即某位大臣,获封国公后,还可以加封左右上柱国,或者太子太师、少傅、太保之类的。算上官职,便能同时领取三份薪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