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李邦华之不甘,阎应元之改变-《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第324章  李邦华之不甘,阎应元之改变

    李国帆出自军中,也不是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便道:“大王令各省举荐贤才,在下听闻李公之名,颇为仰慕,故特来请李公出仕我大崋。”

    如今崋部官方文书中虽然仍自称“崋部”,但文武官员、治下百姓皆认为崋部迟早取代大明,改朝换代,故私下里多改称“大崋”。

    ‘果然是来者不善啊。’李邦华心道。

    李国帆登门一自报身份,他便有预感,崋军多半要逼迫他仕崋。

    只是不知会以什么手段。

    高官厚禄利诱?甚至再加上以亲族、后代前途胁迫?

    想到这里,李邦华心不由沉了下去。

    他眨了下眼睛,道:“阁下该知道,老朽本是大明南京兵部尚书,虽是在家守丧,却仍算是大明臣子。既仕大明,如何仕崋?”

    李国帆道:“崇祯皇帝昏庸无道,大明朝廷腐朽不堪,我大崋革鼎,取而代之,乃是顺天应民。

    如此形势,李公为了天下苍生,难道不该助我大崋一臂之力吗?”

    阎应元原本以为苦役多半和奴工差不多,崋军很可能会将他们往死里用,平日里多半还要以鞭子抽打,并进行各种威胁。

    让苦役一个个讲述各自遭遇的苦难经历,逐渐打开苦役的内心,甚至让苦役们视军政员为知己、老师。

    随即起身向李邦华一拱手,道:“告辞。”

    并且最终都指向一个方向:大明皇帝昏庸无能,朝廷腐朽不堪,官场黑暗,吏治腐败。皇帝、朝廷、地方官吏的不作为,是造成大家苦难的根本原因。

    一日有三餐,虽然都是粥,菜也都是水煮,但多少带了点油星。不能管饱,但也不会太饿。

    阎母闻言松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随即稍稍犹豫,还是道,“我儿是有本事的人,崋军若建立新朝,必有用人之处。若那军政员再来劝降于伱,可莫要再犟下去了。”

    “应元,你过来一下。”

    可怕的是,崋军除了有几十万能征善战的将士,还会利用这种方法,陆续将许多俘虏、苦役也都转变成新的崋军将士,乃至对崋部的拥护者。

    阎母叹了口气,道:“应元啊,我知道你心中把忠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这本也没错。

    于是,阎应元对做苦役不再抗拒,也不再想着逃跑——事实上,有一家子人在,他也难以逃跑。

    崋军也撤了大部分?

    李邦华微愣。

    阎应元发现,来人似乎也是一名崋军将士,但看甲衣、兵器、坐骑以及精气神,应是精锐中的精锐。

    阎母摇头,“这点苦不算什么,我身体还行。”

    ···

    南京。

    阎应元也叹了口气,点头道:“孩儿知道了。”

    那便是定期派遣军中的“军政员”,来给苦役们“上思想课”。

    次日早上。

    李邦华面无表情地道:“老朽年老体衰,此前本就准备致仕养老,即便是想为天下苍生做点事,也是有心无力。阁下就不要再劝了,还是请回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