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且,崋部对待降将的规矩是真是假,事后他稍微打听下便能知道。 ‘难不成这位想考验我是否真心降崋,又是否有能力?’ 想到这里,侯恂再次振奋,起身拱手道:“微臣领命!” 听侯恂直接改口称“微臣”,刘升略感无语,却也没多说什么。 他接着看向王铎:“眼下我崋部在南京缺少官吏,王尚书便负责劝说南京各衙门官吏回来任事。如何?” 王铎胆小,根本不敢违抗刘升命令,虽然觉得事情难办,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是。” 随后,刘升让侯恂、王铎留在五部衙门,他则带领章旷等人去看了看同在洪武门外的原五军都督府衙门。 因闲置多年,五军都督府衙门跟皇城一样,房屋多有需要修补之处。 不过此处建筑规模小,倒是比皇城好修,收拾一番,勉强可用。 章旷跟在旁边,忍不住问:“左良玉军纪败坏,每驻一地,骚扰地方,不知造下多少罪孽,大王真的要招降他?” 刘升反问,“怎么,章先生认为左良玉会无条件投降?” “若其陷入绝境,为求保命,未必不会。” 刘升听了一笑,“放心,我已让讯风卫收集其罪证,即便其投降,也会被论罪处置。” 从五军都督府出来,刘升又带着侍卫团巡视了应天府衙、南京国子监、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以及最重要的后湖黄册库! 大明黄册相当于后世的户籍档案,关乎人口,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说明末吏治腐朽败坏,后湖黄册库多半不能按规矩十年一更新,人口、土地数据和真实情况肯定有颇大出入,但仍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来到后湖边上的户科管湖公署(专门管理后湖黄册的独立衙门),刘升发现这里的官吏竟大部分都在。 估计是地方太偏僻,没能及时得知崋军进城的消息,就让赶过来的崋军将士给控制住了。 刘升见十几个官吏中只有三个绿袍小官,便问:“这里主官是何人?” 一名绿袍小官上前道:“公署受南京户科给事中及清吏司主事管辖,两位上官皆不在此。” 刘升并不意外——后世都有不少部门主官只是挂名,日常事务都交给下面的人办,更别说明朝了。 他见这绿袍小官眼神清明、并无多少畏惧之色,便问:“你又是何人?” “管湖公署副使陈于阶。” 第一更。 【特喵的,以前看小说也以为侯方域献的毒计,侯恂跟左良玉有一腿,今天细查资料才知道未必真实,,,当然,这父子俩也算不上什么贤才。侯方域甚至有段时间,准备仕清,只是后来不知为啥后悔了。】 【侯恂跟左良玉有一腿的事多半假的,但侯方域献毒计帮清军剿榆园军却有一定可能是真的。因为榆园军活动范围离侯方域家乡近,而且崇祯十三年就开始闹,侯家作为士绅地主阶级,可能跟榆园军早有仇怨。历史迷雾重重,有时候真的很难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