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升对待有才之人还是比较宽容的,答应了此事,遂带着章旷一起北归。 一行人全部骑马,等第三日便过了武阳关,到了义阳府信阳县境内。 走了几十里地,章旷便发现这边明显比刚经过的德安府人烟多了不少。 德安府虽然已经归入崋部治下,但毕竟才两个月左右,因天灾兵祸影响,路上有不少荒废的村寨,田地也有不少荒芜的。 可到了义阳府境内,章旷便没瞧见一个废村,田地抛荒也极少——看着稍好些的田地里,都长着一层翠绿可喜的麦苗。 部队到了信阳城外扎营后,章旷在刘升帐内一起吃饭,忍不住感慨道:“信阳麦子长得不错,只需下两场大雪,明年定能丰收。” 刘升叹道,“这天干冷干冷的,什么时候下雪可说不准。” 说起天灾,章旷也十分无语,感慨道:“今年不仅河南又大旱,南北直隶、山东、湖广乃至浙江,也有许多地方出现旱灾,之后又是蝗灾、瘟疫。 听说就连苏州太湖边的吴江县都干旱数月,飞蝗蔽日,米价最高时涨到了四两每石。” 太湖周边属于鱼米之乡,虽然因种桑养蚕占了些农田,但正常年景是不缺粮食的,甚至有江南粮仓之称。 即便如此,都出现饥荒,可见灾害之重。 刘升道:“去年天灾可以用‘重’字形容,今年天灾便可以用‘广’字形容,百姓都不好过。 但如果不是大明吏治腐败,官府无能,地方多有劣绅恶霸趁机欺压百姓,这天灾也并非没法扛过去——众志成城,人定胜天!” <div class="contentadv"> 众志成城,人定胜天? 章旷一时沉默,却是被刘升这坚定的八个字给触动了。 回过神来,章旷想起大明朝廷的处境,却又不禁感慨道:“大明别说管地方了,如今朝廷怕是都支撑不住了。” 却是刘升在北归的当天早上,又收到一份汝阳转发来的电报。 十二月初二闯军终于攻破了兖州府城滋阳。 漕运总督张国维突围出城,被闯军追击,一直败逃到沂州。 闯军则是连下曲阜、泗水、邹县、滕县等地,数日间便将兖州府又攻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如今兖州府仅有东南部的费县、峄县、沂州、郯城尚属大明。 章旷随行后得知这个消息,便知道朝廷怕是很难夺回兖州运河了。 刘升评价道:“漕运本就弊端重重,却受各方利益羁绊,难以废除。 我若是崇祯皇帝,就趁着漕运被断的机会改海运,让南方米粮走海路至京师。” 章旷道:“其实前年中书舍人沈廷扬就进献了《海运书》、《海运图》,建议恢复元代的海上漕运。 那位起先迟疑,只允许沈廷扬暗中试行。 去年沈廷扬以两艘海船,将数百石米从淮安运送至天津,仅用了十天左右,那位才对海运有所信赖。 但正如大帅所讲,漕运牵扯利益众多,骤然改成海运必遭受众多阻拦。于是那位便让沈廷扬先以海运督办辽东粮饷,京师粮食依旧用漕运。” 刘升听了一笑,“所以说大明这艘破屋直接拆了就好,因为已经没法修补了。” 两人正聊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