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后则是武昌府的乡兵三千多人,由通判李毓英指挥。 刘升手握五万多兵马,便在攻破汉阳城的同时,便让水师直接渡江,抢滩登陆,运兵渡江,攻打江夏。 再加上江夏城这边一听崋军来了,直接全城混乱,趁乱逃跑的明军不知有多少,又有胜捷卫为内应,便让崋军轻松攻占了江夏。 刘升对楚王府之富也是有所耳闻的,得知胜捷卫控制了楚王府,当即率领亲卫军过去,并命令各部将抓到的重要俘虏也都送去楚王府看押··· 朱元璋有二十六子、十六女,子嗣众多,对子女的爱自然有厚有薄。 初代楚王朱桢乃朱元璋第六子,其母胡充妃颇为受宠,再加上朱桢出生时,恰好攻克武昌的捷报传到,朱元璋大喜之下,便承诺“子长,以楚封之”。 再加上朱桢天资英睿、有谋略、品性端重、幼而好学,颇得朱元璋喜爱,于是洪武三年便正式封为楚王,十二年就藩武昌。 洪武年间,朱桢通过平定西南蛮夷叛乱,立下不少战功。靖难削藩,其也未受到太大影响。 永乐年间担任朱明宗正,一直活到永乐二十二年才病逝,享年61岁,在大明初代藩王中算是善终。 由此,楚王府成为大明前中期四大富藩之一。 虽然嘉靖年间开始,楚王府便开始走下坡路,之后更是出现各种轰动天下的大案,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到了崇祯年间,楚王府之富在大明藩王中依旧可以排入前五! 这一点,刘升来到楚王府前便感受到了。 刘升虽穿越明朝不足两年,却已经住过崇王府、襄王府、唐王府。 各王府实为王城,其中崇王府最逼仄,襄王府、唐王府虽然不错,但论建筑规模与气势宏大都无法跟眼前的楚王府相比。 楚王府在江夏旧城左中部,北依高观山,南近歌笛湖,东接阅马场,西邻后长街。 东西宽两里,南北长四里,城墙高近三丈,比某些县城还要大! 除了王府正中的宫殿建筑群(王宫),后面还有一大片花园,前面也十分广大,甚至在西南角有一个不小湖,名“西湖”。 城内除鱼池假山等景观外,共有殿宇楼阁水榭等建筑八百多间! 在亲卫的陪同下参观完了楚王府,刘升算是明白为何历史上张献忠打下江夏后会在此称王建制了——拥有这样一座宫城,任谁都想称王! 便是向来秉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的他,都想把大帅名头换成“王”了。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过他就算称王,至少也得等拿下整个湖广再说··· “让没参战的亲卫军辛苦一下,连夜清点楚王府、武昌府库、江夏县仓等地缴获,尽快制作成表格报上来!” “遵命!” 派几名亲卫去传令后,刘升来到王宫正殿,承运殿。 明代亲王府邸正殿一律称承运殿,与南京紫禁城承天殿相呼应。 不过楚王府这座承运殿明显要比刘升见过的另外三座大些。 在朱元璋赏赐给朱桢的金蛟椅上坐下,刘升便对黄杰道:“闲着也是闲着,去将那朱华奎带来跟我聊聊天。” “是。” 黄杰领命而去,很快就将看押在楚王府一座偏殿的朱华奎带了过来。 见到刘升后,朱华奎竟然立即拜倒大呼:“小王参见刘大帅!” 本来刘升看朱华奎是个老头子,还不太好意思为难,但见其拜倒的动作挺利索,声音也洪亮,便笑道:“平身。” “谢大帅!” 朱华奎见刘升没传闻中那样凶神恶煞,甚至对他还算“客气”,不禁大喜过望,认为能够活命,甚至保有部分富贵。 毕竟他只是远支藩王,并非皇子,而新朝开国皇帝善待旧朝宗室以邀买天下人心、展现宽阔胸襟的例子很多。 刘升打量着朱华奎,却是想起在小说中看过的部分明末楚王故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