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拜见大帅!” 郧县城外,刘升帅帐中,徐起元、李万庆、王光恩、王光兴等人一起向刘升行礼。 “哈哈哈,诸位请起。”刘升笑着道,“诸位能明大义,献城归顺,避免了一场战争,很是令本帅高兴啊。” 其实徐起元等人的投降给崋部带来的好处不止于此。 目前郧阳巡抚王永祚自刎殉国,兵备道(按察使)高斗枢被俘,徐起元这个知府直接投降了,意味着郧阳府剩余地方有可能传檄而定! 同时,徐起元的投降还刷新了降崋官员最高职位记录——以前降崋的官员职位最高也就是知州,如今则成了知府。 不过此时徐起元等人还没回过神来,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刘升也不在意,问:“我军欲全取郧阳府,诸位以为后面还有何阻碍?” 李万庆、王光恩等都看向徐起元。 徐起元其实还有些不适应降臣的身份,但还时答道:“郧西、上津、竹山、竹溪四县知县皆庸碌之辈,乡兵也被抽掉了部分。大帅只需派遣两支偏师,取之不难。 但房县、保康各有两三千乡兵,知县也熟知兵事,他们若不愿降,据险而守,便有些麻烦。” 刘升点点头,问:“那徐知府可愿写几封书信,劝降各县知县?” 徐起元一听连忙跪下,恳求道:“我宗族在北直隶,若有劝降书信流传出去,必至族灭,还请大帅体谅!” 刘升道:“你怎么也是一知府,别动不动就下跪。此事我既询问你,便会尊重你的意见。你不方便,不写便是了。” “多谢大帅!” 徐起元一脸感激地站了起来。 他是涿州人,虽然妻妾儿女都随他上任郧阳,但宗族却在涿州。 涿州属顺天府,离京师很近,参考崇祯过往的行为,若知道他降崋,真可能落个夷三族的下场。 之后,刘升又跟李万庆、王光恩等降将聊了几句,便让几人下去了。 这时马世敏问:“大帅可是有意让徐起元继续担任郧阳知府?” “不错。”刘升点头,“战后地方治理很重要,徐起元在任上官声尚可,又熟知民情,确实是郧阳知府的第一人选。 但他既有顾虑,这郧阳知府的位置便不能给他了。 我准备让第八旅军政员谈亚军转任郧阳知府,让徐起元改名任郧阳府同知,协助谈亚军处理民政事务。” “那李万庆等降将、降兵、俘虏大帅又要如何处置?” 刘升一笑道,“这简单,全都送去襄阳府——降兵汰弱留强,重新编练为警备军,降将则送到将官进修班学习。 至于俘虏,劳役改造三个月,再按规矩吸收入军中,或落户为民。” 如今崋部对俘虏、降兵、降将的处理都已经形成一整套规矩,处理起类似的事情来便容易不少。 马世敏如今已知道刘升用兵不重奇谋,喜欢以强大实力碾压对手,便尽力做些查缺补漏之事。 说完降兵、降将的处理,他忽然想起一事,便提醒道:“大帅,明军副将徐勇率领数千人逃出茶店大营后不知所踪,不得不防。”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