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学生二十三岁便过了院试,可惜此后屡试不中。” 二十四岁当状元的周延儒暗暗鄙视,口中却道:“若有心报国,也并非只有科举一途。” 听这话,王邻臣还以为周延儒在暗示愿意招安他们,心中大喜,忙应道:“首辅说得对,学生正是这般想的。因此听闻李青山举事后席卷运河两岸,势不可挡,便冒险投奔,期望引导此辈报效朝廷。” 得知反贼军师带着礼物来拜访,周延儒冷静下来一思考,便知道这股反贼多半是想招安。 他对这些不做安安饿殍,动不动就造反的泥腿子是极其厌恶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利用对方想被朝廷招安的心理脱身。 听了王邻臣的话,便顺势道:“你倒是有心了,等我见到了皇上,会提及尔等的。” 周延儒的话模棱两可,并为实际应允什么。 可气氛到这儿了,一心求招安的王邻臣便以为周延儒是答应帮他们搞定受招安的事,于是大喜,深深作揖。 “多谢首辅!对了,我们首领得知首辅经过,心中仰慕,特备了一些礼物,还请首辅笑纳!” 说着,示意跟着登上官船的义军将甲板上的六个木箱都打开。 周延儒一出来就注意到这六个木箱了——他“答应”得这么快,也和这六个木箱有关。 在他想来,李青山举事两月,横行运河两岸,不知抢掠了多少金银财宝,既给他送礼求招安,必不会小气。 可当六个木箱打开后,周延儒便一愣。 里面竟然不是他所期待的金银财宝,而是字画、砚台等文雅之物。 那些砚台、笔洗,他一眼就看出大多是些普通货色,不值几个钱。 于是抱着最后一点期待,去拿起几副字画“鉴赏”。 结果一连抽了好几幅,要么并非名人字画,要么便是假的不能再假的赝品! 王邻臣见周延儒一幅幅的欣赏字画,还以为这礼送对了,便一笑道:“学生就不打扰首辅品鉴字画了。” 周延儒不敢让王邻臣看出他的不悦,点头道:“不送。” 待王邻臣下了船,周延儒立马让亲随将所有字画都拿进船舱,一幅幅的查看起来。 等几十幅字画都查看完,周延儒气得将脚边一个箱子踹翻,恨恨道:“这些贼寇莫不是在侮辱我?送这么多字画竟无一幅价值百两以上的!” 旁边一个心腹幕僚也产看了砚台等物,同样一脸无语,道:“东翁,这些砚台、笔洗等也都是寻常货色。” 周延儒闻言更气,“这样一群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也想受招安?我呸!” 另一边,李青山、王邻臣还以为周延儒答应了招安他们的事,不敢怠慢,派人恭恭敬敬将几艘官船送出了控制区。 离开李青山部控制的运河段,途经东昌府城,周延儒又接受了一批文官武将的拜(贿)见(赂),心情总算好了起来。 谁知离开东昌府城不久,官船竟在夜里被一批官兵拦了下来。 ‘不会倒霉催的碰到哪伙官兵造反了吧?’ 周延儒偷看运河岸边的官兵,一颗心又悬了起来。 第一更。 都说“传庭死大明亡”,实际上大明在崇祯十四年便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了(指通过按照正常历史发展,不可能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