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崋部兵马不够多,二便是左良玉麾下各部败逃经验太丰富了。 是日,崋军再据襄阳。 十五日,闻崋军至,左良玉率残部顺汉江仓皇东逃,去往武昌。 对于这些趁机在城中烧杀抢掠的乱兵,刘升的处置只有一个字——杀! ··· 再次来到襄阳城下,看着这座名流千古的高大坚城,刘升颇为感慨。 其实刘升已经知道,左良玉弃守襄阳,眼下城中还一片混乱,根本就没有“守军”,也不需要什么人献城。 同时他对襄阳坚城屡次被弃守之事确有心结,听了刘升这番话,心结算是勉强解开,当即正色道:“邝某愿降,但求改名换姓,以免牵累宗族。” <div class="contentadv"> 又是一个要改名换姓归顺的。 乡兵把总职位不算低了,听这人一说,刘升倒真有了那么点印象。 经过统计,被斩杀的乱兵有一两千人,乱民亦有一千多人! 但从城中清理出的无辜平民尸首更多,暂时难以统计清楚,但初步估算,很可能在万人以上! 刘升看向邝曰广,道:“邝推官果然不愿降?” 另外,崋部既然准备据有襄阳,那么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占据哪些区域,又该如何治理襄阳,也是个大问题。 左良玉麾下本就多乌合之众,经过新野大败,不成建制的乌合之众就更多了。左良玉离开襄阳又比较匆忙,因此仍有一小部分明军逗留城中没走。 更何况,刘升若是能成事,只是改朝换代,而非亡天下,并没有那么难接受。 “襄阳府推官邝曰广。”介绍完,郑双全不忘补充道:“自大帅二月下襄阳后,知府至今未到任,通判又随丁启睿、左良玉一起逃了,仍留在城中的官员便以这邝推官职最大。” 听邝曰广这么说,刘升倒是明白过来了——邝曰广投降不仅因为看好崋部,也是想保家人性命。 新野之战,崋部虽然获胜,但真正斩杀的明军并不算多。 郑双全很机灵,立即给邝曰广解了绳子,还不忘告罪,“在下先前也是担心邝推官阻挠义军进城,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毕竟他如今的权势全靠手中兵马,而非功过。只要他还有足够多的兵马,即便犯下大错,大明朝廷也不敢拿他怎样。 当然,他之所以活生生地站在这里,也有一些个人缘由。 也即是说,左良玉此番纵兵大掠襄阳,造成结果跟屠城差不多! 根据战后统计,在新野城郊之机这一路的追击中,被击杀的明军只有一万五千多人,被俘明军则有两万余人。 谁知他还未开口,讯风卫团副李唯七便进来了。 他递上一份信报,神色阴郁地道:“大帅,李、罗二人攻陷了南阳!”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