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升听完点点头,又问:“对于华初县各部门的配置及职责,官吏的管理及薪资等方面,你觉得如何?” 高秀成道:“属下觉得,相较于大明,我们崋部官吏职责也更加细致、明确。 不过这也造成县衙部门太多,官吏则更多,薪俸又比较高,以后可能会对财政造成一些压力。” 刘升听了一笑,“财政方面不用担心。” 刘升给官吏们开出的薪俸还是比较高的。 拿县令举例,刘升开的月俸是三十两银子,是雇吏的十倍。 听着是不多,可按明清时期以年俸的习惯计算,就是年俸360两! 大明县令的正经年俸只有45两。 带清则在此基础上翻了两三倍,看似豪奢,实际上并没有比大明县令高多少——因为明初物价跟清朝物价,以白银来论,差距很大! 所以,雍正后来又搞了个“养廉银”——养廉银相当于朝廷默许地方官员对当地百姓的搜刮银两份额。 县令的话,养廉银在四百两至两千两之间。 具体能有多少,得看该县令任职地点以及背景、能耐。 其实这招也是抄明朝的。 明朝万历年开始,已经默许地方官员通过摊派中饱私囊了,县令一年用养宾客、差役等理由摊派个几百上千两,都属于正常范围。 所以,刘升定的官员俸禄,大抵比清朝官吏正常俸禄还要高个两三倍,但却不如清朝官吏的养廉银多。 这不是刘升舍不舍得的问题,而是养廉银存在就不合理——它并非由带清朝廷出钱,而是地方官员搜刮百姓得来! 带清知府有几千上万两的“养廉银”,可人家心里预期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人家“不贪”,都还想在养廉银的基础上再翻个三四倍! 由此可见,贪官之贪婪并不会因高薪而满足! 刘升给崋部官员开出一定高薪,主要原因是希望正直清廉的官吏能让家人过上富裕生活,并不指望能对贪腐起到多大抑制总用。 想要抑制贪腐,还是得靠完善监督制度,靠严刑峻法! 吃完午饭,刘升回到别墅准备午休,却见时空门旁,李香云伏在桌上,像是一棵小趴菜。 见他进来,李香云后知后觉地撑着桌子起身,坚持行礼,“见过大帅。” 才行完礼,她人就向桌子上倒去。 刘升连忙过去将她扶好,然后摸了摸她的额头和手。 “你感冒了?” 李香云跟随刘升这么久,知道感冒是什么意思,柔弱地回应道:“可能是昨晚洗澡不小心染了风寒,大帅快走开,免得过了病气···” 刘升却是一下子将李香云抱起,送往她的卧房。 然后拿来对讲机,联系邹润娘。 “香云可能染了风寒,你将寨子里的大夫带过来。” 邹润娘听了先是一慌,可听见刘升后半句话,立马又觉得心里安稳了不少,应了声便去找大夫。 刘升这边则是去地下一层,从专门存放药品的大冰柜中,拿出了一板比较通用的感冒药。 第二更。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