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能人投效!团升为旅!-《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2/3)页

    为了尽快增加民勇人数,胡东流得知杨和庆从投降的匪寇及乡勇中招兵,便有样学样。

    一旅仅有三个团,皆为战斗团(因为各团已有辎重营,无需再编个辎重团)。

    目前又在息县编练民勇。

    并且朱皋镇实际也是个城池。

    杨和庆最怕的是对这些民勇营管理不到位,出现违反军纪、败坏义军名声之事。

    杨和庆称其为老秀才,并不恰当,据成诵了解,季象乾今年才三十九岁,只是已有白发,看着略微显老。

    成诵对讼棍没什么好印象,只因无人可用,又需要立表范,这才让主动投效的季象乾任临时县丞。

    奉命以原常备军第三团骨干,组建第三旅。

    成诵先大概浏览了军令,也是满脸喜色。

    崋部义军的军令目前分为五种,以信纸头部染成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依次是黑红黄蓝白,代表着严、急、重、缓、轻五种情态的军令。

    这次来的信使竟然是骁骑营亲卫。

    虽说军令都必须严格执行,但不同颜色在递送速度、交接手续上都有所不同。

    愿意投效义军且有功名的读书人屈指可数,且大多都没什么能力,做起事来还不如义军自己培养的军政员。

    这就给义军造成一种无人可用的局面。

    他原本计划只编练两营,结果发现,竟然有不少青壮主动找来投军!

    义军都能从投降的贼寇、乡勇中选拔民勇,总不能不要主动投军的青壮吧?

    只不过,随着麾下民勇营越来越多,杨和庆已经有种指挥不畅的感觉。

    如今他手下除了第三团,还监管着二十个民勇营!

    同时对团级、营级编制都有所改动···

    成诵还在细看军令时,杨和庆便已经为此事开始下达一项项命令了。

    其中只有四个民勇是从汝阳带出来的,剩下十六个都是在攻下真阳、信阳州、罗山之后编练的。

    其次就是自负勇力的草莽,走投无路的工匠,及抱着试一试心态的普通百姓。

    按照这封军令,杨和庆晋升为常备军第三旅旅长,张遨晋升为旅副,他则晋升为旅军政员。

    所以,东路军便沿汝水南下,先拿下了军事要地固城仓——此地在后世名为固城(非固始),实际是一座由重要仓储、物资集散地发展而来的小城池。

    了解完东路军的情况后,刘升又调来资料,查看了义军在汝宁、遂平的兵力布置。

    杨和庆正在军营中处理军务。

    两人正谈论着这件事,便听见营帐外隐约传来一阵马蹄声。

    成诵点头,“季象乾这县丞确实干得不错,至少在决狱方面很有一套。”

    “俺就是团指挥杨和庆。”

    这个骁骑卫其实认得两人,听两人报出姓名不过是走流程。

    杨和庆、彭有义这两路义军攻下州县后,都是按李长文的办法,先从当地愿投效义军的人中委任临时官吏。

    眼前这封黄头的,便代表的是重要军令,所以须得有三位团级将官中的两位在场,才能交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