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刘升与工匠们聊完盔甲的事,太阳已经下山,就要天黑。 刘升干脆便在铁工坊与匠师们一起吃晚饭,算是顺带考查下工匠们的饮食情况。 为了激励工匠努力提升技艺,乃至发明创新,铁工坊这边早就不是大锅饭了,而是在食宿方面对匠师、工匠、学徒进行了区分。 至于工匠们所得工分,差别更大——现阶段的工分其实就等于薪资。 刘升虽然吃的是匠师级晚饭,主食为白米饭或馒头,配菜为一荤一素加一汤,属于目前铁工坊最好的列饭。 但工匠们还是因此觉得刘升这位首领跟他们变得更亲近了。 吃过晚饭,刘升又去华初营逛了逛,这才回到别墅。 此时才七点多,刘升这几日虽然跑来跑去,但并不算累,自然不会这么早歇息。 于是找到了一些储备的材料、零件,在二楼工作间开始手搓电报机。 其实有了必须的材料和零件,制作电报机并不算多难。 但刘升还得为电报机制造一个结构稳定的外壳,使其变得更耐操。 他不可能将由一堆元件和电线连接起来的电报机直接交给手下人使用,那样说不定很快就坏掉,元件也容易丢失。 忙碌到十一点多,刘升才算是制作一个不算太大、也足够稳定的木制外壳。 次日,刘升便拿着这个木制电报机外壳到华初营最好的木工坊,让木匠先仿制五个出来。 他准备先组装六台电报机。 一台留在刘家寨,另外三台分别送去汝阳、确山、遂平三座城池。 剩余两台留着备用。 至于北美这边,他暂时就不装备了。 因为他存储的元件最多能组装二十台电报机。 <div class="contentadv"> 这里面大部分元件,在他有生之年可能都难以制造出来。 也即是说,这些元件是坏一个就少一个,他必须节省着用。 北美中央谷地这边,目前唯一可能对崋部产生些许威胁的就是土人。 而各个营地都有应对一定规模土人袭击的实力——若是渔场营、盐厂这种地方真遇到大规模土人袭击,即便用电报机向华初营这边求救,援兵也未必来得及赶去。 所以,北美这边目前真没必要安装电报机。 离开木工坊,刘升又来到华初营的“制衣厂”。 前面说过,这制衣厂虽有“厂”名,但目前除了一台缝纫机,主要还是靠手工裁缝衣物,实际就是妇女们聚在一起干活儿。 刘升的到来令妇女们一阵惊喜。 但如今刘升威严愈显,厂里又都是些明代妇女,自然是不敢在刘升面前叽叽喳喳的。 两百多人(制衣厂并不止这一个)一起道了声“参见大帅”后,便都安静地低头站着。 刘升温声道,“我是来找明大管事说些事的,各位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刘升并不是第一次来华初营制衣厂,所以厂里的女裁缝们都知道他的行事风格,又一起应了声“是”,便各自继续干活了。 刘升则带着几个亲卫随制衣厂大管事明宁云来到里间,也即是制衣厂的“办公室”。 明宁云是个三十岁左右,面容较好的俏妇人。 她的裁缝技艺并非厂里最好的,只能算是上等,但管人管事很有一套,将制衣厂管得井井有条,一派和谐。 在里屋桌案前坐下后,刘升便拿出白纸和铅笔,道:“我这次过来,主要是在交代一些关于军服的想法···” 刘升对义军军服、旗帜的想法,一直是由华初营制衣厂负责实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