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汝阳县肯定属于任务重的,但刘升并没有合适的县丞、主簿人选,干脆留给李长文去找。 到了周朝称“司煊”,唐宋称“防隅”、“潜火军”,元明就叫“救火兵丁”,后面的清朝则叫“防范火班”。 其中,征兵所只负责向民间征募民勇,然后移交给当地民勇营进行训练。 刘升一笑,“这同样是此番改制的要点——大明吏员除极少特例,绝大多数人在职位上不论做得多好,都无法升官。 倒不是说非要标新立异,而是明清的行政架构太过低效。 此外还将成立消防所。 救济、募兵、移民方面,府里只负责管理下属部门,不负责具体工作,所以只设为处。” 教育工作将从礼房剥离出去,直接成立教育局,专管教学之事。 刘升含笑道,“正要与先生说此事。” 所以,刘升参照后世,拆分出了财政局、税务局,让户房只负责土地与人口方面的事务。 听了这话,李长文虽仍有些疑虑,却不准备此时说了。 李长文点点头,道:“那府里呢?” 至于移民所,不用我说,想必先生也该知道其职责是什么。” 其中督察所,相当于将都察院的工作下沉到县级,但不准再闻风奏事,须得调查取证后才能立案、奏禀。 知县、县丞、主簿这三个职位依旧存在,因为它们就跟后世的县一二三把手意思差不多。 明末时,很多地方诉讼成风,讼师也早已成为一种职业。 救济所则负责各类救济事务,下辖以前的养济院、漏泽园等社会福利部门。 刘升这一套,其实就是将后世公务员及编外模式拿来用。 因为吏房相当于人事部门,工房则负责府县各种工程,现阶段基本够用了。 至于说因官吏变多而增加的薪酬,我们再开源增加财政收入就是了。 等刘升讲得差不多了,歇下来喝口茶润嗓子时,李长文翻看着记录,道:“我总结归纳了一番,首领看对不对。 至于虎贲营的政委,则提拔在汝阳之战前后表现出色的哨军政员李国帆担任。 因为此时毕竟不能跟后世相比——后世因为交通、通讯极为发达,地方很多部门都是有中枢垂直管理,并不会耽误事。 针对此类现象,我准备将吏员分成大吏、上吏、中吏、下吏四级,可以向官员一样通过考核绩效晋升。 这个部门不能说新建,只能说是正式建立规范部门。 法院的存在,不说要依赖法律普及吧,毕竟这点后世都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其中衙役更是视为贱籍(等同贱籍,并非真的编为贱籍),三代不得参加科举。 明朝的户房主要负责土地管理、户口管理、税赋征收、府县公库钱粮出入等,权责极大。 建立审判所,而非一步到位地搞出法院,同样是出于时代现状考虑。 当然,为了让官吏、百姓更容易接受,他会一步步地建立新的行政管理体系。 此外,刘升还将赵德友从军政员体系中调出来,担任汝宁通判,调成诵为第三团军政员。 因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专门的消防人员——传承自上古时期的“火师”。 其中礼房将主要负责府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及官府宣传工作,同时也负责各类接待工作。 钱、李二人拜谢之后,李长文疑惑道:“首领,这财政局职责是否和户房重叠了?” 至于官府这边的法律人员缺口就更大了。 容易滋生贪腐不说,工作也难做好,毕竟任务繁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