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门子捡起来一看,发现里面有一个石头和一封书信。 李仙风苦笑,“伱所说本院如何不知?可除了跟那刘贼赎崇王,本院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如今朝中事事以党争为先,即便我将此事报上去,再派兵收回汝阳,恐怕仍会被罢官。 都表明心迹要跟着刘升干大事了,李长文便没有假惺惺地推辞,当即起身向刘升深深一揖,道:“属下定竭尽所能,不负首领所托!” 其实李长文这番话都是在华部稳打稳扎的基础上说的。 瞧见李长文等人进来,刘升喜笑颜开地上前,握住了李长生的手。 钱运生、李允中也跟着赞叹。 倘若华部像普通流寇、反贼那样,不计较地方被破坏,不计较组织变得松散、队伍被新人严重拉低质量,乃至弄得乌烟瘴气,那么旬日之间占领汝宁府所有城池都是可以的。 “微言大义啊!” 至于那探子就让他先去几日,等你去了正好可以与他接洽,了解刘贼虚实,如此谈判时才能知己知彼,不至于完全被刘贼拿捏。” 好在今日李仙风在府衙处理政务,并未外出剿匪。 至于言语有几分是真心,有几分是拍马屁,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葛文优虽然是负责讯息通传的,却也不敢私开这封信——谁知道是不是李仙风有什么不足为人道的私密勾当呢? 后面跟着的钱运生(原确山主簿)、李允中(原确山户房典吏)亦跟着深揖,“参见首领!” 顺带还让讯风营在开封城里安插谍探。 李长文听了点头道:“我们当初制定攻略汝宁的计划时,是有些想当然了。 同时,有了从崇王府缴获的几十万石粮食,我们便可以继续招募从四面八方而来的难民。 吏书们倒是有不少给义军做事,但基本都是被威胁的,恐怕没几个是真心投效。 虽然义军破城后虽俘虏了一些官员,但目前没一个愿意投效的。 他十几岁时便中秀才,本以为举人在望,没想到考了几次、蹉跎十余年都没中。 从一介白身而成知府,这恐怕是许多读书人做梦都梦不到的事! 别说是重担,就是万钧之担,他们也愿意去抗啊。 见刘升亲自迎接,李长文意外之余颇觉荣光。 “谢首领!” 葛文优道:“他让朝廷用十万石粮食买崇王一家一年的性命,十万石粮食朝廷是能拿出来,可若是同意了,朝廷颜面何存? 东翁该知道,当今那位很在乎脸面,若知此事,恐怕会更加震怒。” 原来张坚是个秀才,之前主要在开封城内负责打探一些年轻士子间的消息,以供李仙风参考。 眼见仕途无望,这才经人介绍,当了葛文优的手下,希望能通过特殊渠道成为举人,再做官。 文宥那边,只是告知汝阳已下,让他安心守好遂平。 信封上写着“李仙风巡抚亲启”。 “几位不必多礼,都快请起吧。” 即便是遂平,若是有明军重兵来攻,也可以放弃撤离。” 这封信自然是刘升让讯风营“送”来的。 李仙风笑道:“这有何妨?咱们这边还需要与周王谈一谈,谈好后便由你亲自去汝阳走一趟。 刘升并不在意,笑看着李长文道:“李先生既赞同我所想,那这汝宁知府重担,便要交给先生了。” “是汝阳刘贼的信,以及崇王写给陛下的信。” 首领虽然在旬日前再次扩军,然守汝阳、遂平、确山兵力便已捉襟见肘。 他先看了外面的一封信,顿时神色变得很古怪。 至于投靠义军的正经读书人同样没有,即便有,刘升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也不会委以重任。 他便拿着书信来到李仙风书房呈上。 府衙前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