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喜知煤矿!李三说,再等等-《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3)页

    大侄子将声音压得更低了些,道:“俺还探听到,之前首领好几次回来都会招一批民勇加入常备军,或是到外面做事。

    他离开不到五日,遂平县城外虽然遍布义军营帐,却井然有序,常备军、民勇都正常训练着。

    “二叔,俺听到一个重要消息。”大侄子声音压得低低的,语气紧张。

    他道:“俺们第一团的这一营没啥问题,战力即便不如老营,也差不了太多。”

    李长文听了都忍不住吐槽,“首领取名未免太过朴实。”

    大侄子听了点头,“还是二叔想的周全。”

    为什么是往北边?

    所以,还真不能小瞧了古人。

    刘升巡视了一番各军营,便将杨和庆、彭有义、文宥招到大帐中。

    李长文听了很是惊喜。

    一则,刘升想尽快扩张到后世的萨克拉门托去,寻找那里的金矿,采矿淘金。

    俺寻思着,若真有这样的机会,俺们只要抓住了,不就有机会出去了吗?

    尤其是二叔你,如今可是民勇队长,还是比较出挑的那种。

    这下轮到刘升惊讶了。

    匆匆吃了顿午饭,刘升便去转运难民。

    最终决定,将其中会水、会捕鱼的青壮及其家人,送往龙首湾盐厂附近,建立第六个营地。

    李三微微皱眉,揪着胡子沉思起来。

    该营地将以渔业为主,农业、伐木业为辅,刘升便给取名渔场营。

    十几天前到大水瓶寨的一万余难民,已经在张谷英、李富昌等人的安排下,来到刘家寨排好队。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个蜂窝煤和煤炉制造技术,可以让煤炭变成比木柴更好的燃料。

    随后,刘升与李长文商量将迁徙到这边的两万难民如何安排。

    刘升笑道:“朴实有什么不好?这名字百姓一听就知道那里是干什么的。

    “首领回来了。”大侄子道,“昨天还到俺们营中视察了呢,只不过没惊动底下人,转一圈就走了。”

    一则,其他生产队长乃至队里的青壮对学习这件事都表现得很积极,他不好表现得太过不同。

    三人见了刘升,抱拳行礼:“参见首领!”

    至于夜校教授的算术,在他看来就相当高明了。

    刘升回过神来,知道他还是低估明清时期的民间各类技术发展程度了。

    其实他是识字的,还能自己写信。

    因此,过去这段时间,李三在华西营过得颇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所以,华部要想通过垦荒发展农业的话,前期还是沿着新洛河往上游去、往北去比较好。

    唇上、下唇、下巴上都有,面积不大,却黑而浓密,看着还是蛮英武的。

    放下手来,刘升便道:“既如此,文宥就带着第二团第一营(原第二营)和五个民勇营留下来守遂平吧。”

    第二更。

    晚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