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谍探李三:贼首竟会神通法术!-《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2/3)页

    在百户官厅见了红娘子,刘升便问:“你这次带回的难民有多少?”

    红娘子应该已经洗过澡换了衣服,虽然看不出风尘仆仆的样子,可俏脸上仍难掩疲惫,显然这一趟累得不轻。

    她道:“有一万余人,全都选的是有家口的。俺离开时,县城那边尚有三四千独身青壮,并且每天都会新增上千难民。”

    “你这段时间辛苦了。”

    “谈不上辛苦。”红娘子摇摇头,随即问:“官府这么做,首领可想到应对的法子?”

    刘升笑道:“难民多对咱们来说是好事,有何可应对的?”

    红娘子忧虑道:“凭借俺们在确山县城里征的那几万石粮食,若再多个两三万难民,恐怕未必能撑得到过年。”

    刘升道:“没你想的那么严重,咱们今年在北美收了两千多亩大豆,红薯也收了三四十万斤(相当一部分会留作种薯)。

    我们还可以在海湾捕鱼,用咸鱼减少粮食的消耗。

    另外伱别忘了,我们可是计划在秋收后就攻打汝阳等地的。

    汝阳可是崇王的封地,又有许多大户、富商,说不定抄缴到的钱粮就足够我们支撑到明年夏收。”

    听刘升这么说,红娘子柳眉间的忧色立马消失不少,甚至眸子也变得闪亮。

    她想了想道:“俺回来的路上,见绝大多数田地里的小米都已经收获了。那些没抛荒的田,麦子都种下去不少。

    俺们若要攻打汝阳等地,现在便该准备起来了。若战事进展不利,拖到腊月,天寒地冻的,可不好打。”

    刘升一笑道:“我今晚过来,就是找你商量,具体该怎么出兵,又如何拿下汝阳。”

    ···

    早上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起来,李三裹了裹身上肮脏的袍子,下意识想要找些水漱口。

    可举目望去,这山路两边除了乱石便是草木,根本瞧不见哪里有水。

    ‘反贼居然真迁这许多人到天目山里来开荒,真是异想天开。’

    李三暗笑了笑,就招呼同帐篷里伪装成他大侄子、大外甥的两个随从起来。

    <div  class="contentadv">        为了打探清楚天目山反贼的根底,乃至实施混入反贼中高层,从内部策反的计划,李三奉傅汝为之命,又一次亲自潜伏到难民队伍中。

    在确山县城外混了几日,他已经看出,反贼更加青睐有家口的难民。

    于是就让两个随从扮做他的侄子和外甥。

    “三爷···”

    一个随从刚开口,就让李三瞪了回去,低叱道:“说过多少遍,你现在是我大外甥,要叫老舅!”

    “诶,老舅,”随从忙改了称呼,“这饿得也太难受了,既然到了山里,俺们不如去打点野味儿?”

    “打什么野味儿?你才饿几天?还嫌身材在难民堆里不够扎眼是吧?”

    李三气得做势欲打。

    吓得“大外甥”不敢再说了。

    这时“大侄子”喊道:“二叔,队长来了!”

    显然,大侄子比大外甥要机灵些。

    很快队长过来,招呼道:“都准备下,排队领早饭吃。

    规矩大家都熟悉,排好队,不准插队,更不准生乱。

    插队逮住了最后领饭,生乱的轻者罚鞭子,重者直接赶走或砍头!”

    “知道了队长,天天念多少遍,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有活跃的难民大胆接话。

    但大多数难民都沉默着。

    对于被迁到山里垦屯这件事,大多数难民都持着悲观心理,更别说这天目山看上去根本不像个适合种田的地方。

    大多数人一是出于对义军的一定信任,二是因为好歹能有口吃的,这才服从安排,迁徙过来。

    至于未来——他们都是活一天算一天,没人奢侈地去想将来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