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这里,刘升合上账本,问:“你是哪房典吏,叫什么名字?” 李典吏头更低了,“回首领,俺叫李允中,是户房典吏。” “你今日征得钱粮多少?” “俺认得的大户多些,故征得粮食一万五千石,银两万六千两。” 刘升道:“今日征粮之事,你们办得勉强合格,但还不足以让我满意。 明天上午伱们再去各大户家征一次,告诉他们,若再吝啬粮食,我可就真的不会客气了。” “是。”李允中苦着脸答应。 回到县衙正厅,刘升大概算了下。 城外饥民确实超两万,以养他们半年来算,至少需要六七万石粮食。 所以,明日如果吏书们没能征得足够的粮食,他确实不会客气。 想到这里,刘升对随行的马金水道:“去将刑房、工房吏书,还有罗典史、钱主簿,都带过来。” “是。” 马金水应声带着几名亲军离去,很快便将罗怀玉等一干人都带来了。 确山县衙佐贰官中没有县丞,只有主簿,名叫钱运生,是个五十多岁的举人。 这位原本躲在家里,却被蔡文鼎等供出来,和其他藏在家中的六房吏书一起义军“请”到了县衙。 刘升先对钱运生道:“钱主簿,麻烦你明日带着工房吏书,将县城里的各类工匠和他们的家人都请到县衙这边来。” 钱运生也是个贪生怕死的,闻言先点头,随即又道:“刘首领,俺们怕是需要一些个衙役当帮手。” “今日逃走的衙役应该还有藏着的吧?明日你们自己去找就是了。” 钱运生见刘升面色不善,不敢再讲条件,只能应下。 让马金水将钱运生和几名工房吏书带出去后,刘升才看向罗典史等人。 “户房李典吏跟我说,县城最富裕的四家分别是周吴李郑,说这四家都有上万亩良田。可是真的?” <div class="contentadv"> 刑房典吏和几名书办一时没声坑。 罗怀玉却是知道,从他带义军进城后,便不能回头,只有投靠义军,才能有活路。 闻言便道:“回首领,李典吏说的没错。” “那你们手中可掌握有这四大家作恶的证据?” 刑房的人还是不说话。 罗怀玉道:“首领,俺这典史只管缉捕、监狱之事,刑讼的事都由刑房负责,他们或许知道些什么。” 刑房典吏这才开口,“首领明察,俺们平日里只处理小民纷争,大户家的事真不清楚。” “不清楚?”刘升冷笑,“是你觉得我太好说话吧?来人,将刑房典吏拉出去打板子,打到他愿意说为止。” 刑房典吏听了脸色猛然变得惨白。 不待他说什么,两名亲军就拿住他往外拖去。 很快,厅外就响起了啪啪的打击声和惨叫声。 没几下,便听刑房典吏叫道:“俺愿说!别打了,俺愿说~啊!” 刘升摆手,“把人带进来吧。” 随即,刑房典吏便与几个书办交代了不少四大家的违法犯罪、欺压良善之事。 明末礼崩乐坏,大户人家有钱有势,且大多都有好几十口人,里面出现几个欺男霸女的败类很正常。更有甚者,强买强卖,草菅人命。 平日里,这几个刑房吏书或是因为惧怕大户势力,或是因为收了好处,对大户家人做的恶事睁只眼、闭只眼。 却不代表他们不知道。 此时在刘升威逼下,便将确实掌握证据的、听闻猜测的,如竹筒倒豆子般地一一说了。 刘升没时间听他们细讲,便让罗怀玉负责审问、记录,马金水进行监督。 一个时辰后。 刘升吃过晚饭,又巡视了城防,才回到县衙。 第(2/3)页